如何使用Java泛型?相信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对此束手无策,为此本文总结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这篇文章希望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主营麒麟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重庆App定制开发,麒麟h5小程序制作搭建,麒麟网站营销推广欢迎麒麟等地区企业咨询
一、什么是泛型
“泛型” 意味着编写的代码可以被不同类型的对象所重用。泛型的提出是为了编写重用性更好的代码。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
比如常见的集合类 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inkedList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 implements List,Deque,Cloneable,Serializable{
//.....
transient Link voidLink;
//.....
}
可以看到,LinkedList 类名及其实现的接口名后有个特殊的部分,而且它的成员的类型 Link 也包含一个,这个符号的就是类型参数,它使得在运行中,创建一个 LinkedList 时可以传入不同的类型。
二、为什么引入泛型
在引入泛型之前,要想实现一个通用的、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方法,你需要使用 Object作为属性和方法参数,比如这样:
public class Generic{
private Object[] mData;
public Generic(int capacity){
mData = new Object[capacity];
}
public Object getData(int index){
//.....
return mData[index];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Object item){
//.....
mData[index] = item;
}
}
它使用一个 Object 数组来保存数据,这样在使用时可以添加不同类型的对象:
Generic generic = new Generic(10);
generic.add(0,"fangxing");
generic.add(1,23);
Object 是所有类的父类,所有的类都可以作为成员被添加到上述类中;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必须进行强制转换,而且这个强转很有可能出现转换异常:
String item1 = (String) generic.getData(0);
String item2 = (String) generic.getData(1);
第二行代码将一个 Integer 强转成 String,运行时会报错 :

可以看到,使用 Object 来实现通用、不同类型的处理,有这么两个缺点:
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强制转换成想要的类型
在编译时编译器并不知道类型转换是否正常,运行时才知道,不安全
根据《Java 编程思想》中的描述,泛型出现的动机在于:
有许多原因促成了泛型的出现,而最引人注意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创建容器类。
在 JDK 1.5 出现泛型以后,许多集合类都使用泛型来保存不同类型的元素,比如 Collection:
public interface Collection extends Iterable{
Iterator iterator();
Object[] toArray();
T[] toArray(T[] a);
boolean add(E e);
boolean remove(Object o);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ion 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
实际上引入泛型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类型安全
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潜在的性能收益
三、泛型的使用方式
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
类型参数的意义是告诉编译器这个集合中要存放实例的类型,从而在添加其他类型时做出提示,在编译时就为类型安全做了保证。
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public class GenericClass{
private F mContent;
public GenericClass(F content){
mContent = content;
}
/*
泛型方法
*/
public F getContent(){
return m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F content){
mcontent = content;
}
/*
泛型接口
*/
public interface GenericInterface{
void doSomething(T t);
}
}
泛型类
泛型类和普通类的区别就是类名后有类型参数列表 ,既然叫“列表”了,当然这里的类型参数可以有多个,比如 public class HashMap,参数名称由开发者决定。
类名中声明参数类型后,内部成员、方法就可以使用这个参数类型,比如上面的 GenericClass 就是一个泛型类,它在类名后声明了类型 F,它的成员、方法就可以使用 F 表示成员类型、方法参数/返回值都是 F 类型。
泛型类最常见的用途就是作为容纳不同类型数据的容器类,比如 Java 集合容器类。
泛型接口
和泛型类一样,泛型接口在接口名后添加类型参数,比如上面的 GenericInterface,接口声明类型后,接口方法就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型。
实现类在实现泛型接口时需要指明具体的参数类型,不然默认类型是 Object,这就失去了泛型接口的意义。
未指明类型的实现类,默认是 Object 类型:
public class Generic implements GenericInterface{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Object o){
//...
}
}
指明了类型的实现:
public class Generic implements GericInterface{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String s){
//.....
}
}
泛型接口比较实用的使用场景就是用作策略模式的公共策略, Comparator就是一个泛型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tor{
public int compare(T lhs, Trhs);
public bollean equals(Object object);
}
泛型接口定义基本的规则,然后作为引用传递给客户端,这样在运行时就能传入不同的策略实现类。
泛型方法
泛型方法是指使用泛型的方法,如果它虽在的类是一个泛型类,那就很简单了,直接使用类声明的参数。
如果一个方法所在的类不是泛型类,或者他想要处理不同于泛型类声明类型的数据,那它就需要自己声明类型。
/*
传统的方法,会有unchecked ... raw type 的警告
*/
public Set union(Set s1, Set s2){
Set result = new HashSet(s1);
result.addAll(s2);
return result;
}
/*
泛型方法,介于方法修饰符和返回值之间的称作 类型参数列表(可以有多个)
类型参数列表 指定参数、返回值中泛型的参数类型范围,命名惯例与泛型相同。
*/
public Set union2(Set s1, Set s2){
Set result = new HashSet<>(s1);
result.addAll(s2);
return result;
}
四、泛型的通配符
通配符:传入的类型有一个指定的范围,从而可以进行一些特定的操作
泛型中有三种通配符形式:
1.无限制通配符
2. extends 关键字声明了类型的上界,表示参数化的类型可能是所指定的类型,或者是此类型的子类。
3. super 关键字声明了类型的下界,表示参数化类型可能是指定类型,或者是此类型的父类。
无限制通配符 < ?>
要使用泛型,但是不确定或者不关心实际要操作的类型,可以使用无限制通配符(尖括号里一个问号,即 ),表示可以持有任何类型。
? 和 Object 不一样,List 表示未知类型的列表,而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