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go语言机制 理解go语言机制英文

【golang详解】go语言GMP(GPM)原理和调度

Goroutine调度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下面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Goroutine调度机制,想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研读一下源码。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三网合一"的企业建站思路。企业可建设拥有电脑版、微信版、手机版的企业网站。实现跨屏营销,产品发布一步更新,电脑网络+移动网络一网打尽,满足企业的营销需求!成都创新互联公司具备承接各种类型的成都网站建设、做网站项目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的开拓,为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首先介绍一下GMP什么意思:

G ----------- goroutine: 即Go协程,每个go关键字都会创建一个协程。

M ---------- thread内核级线程,所有的G都要放在M上才能运行。

P ----------- processor处理器,调度G到M上,其维护了一个队列,存储了所有需要它来调度的G。

Goroutine 调度器P和 OS 调度器是通过 M 结合起来的,每个 M 都代表了 1 个内核线程,OS 调度器负责把内核线程分配到 CPU 的核上执行

模型图:

避免频繁的创建、销毁线程,而是对线程的复用。

1)work stealing机制

当本线程无可运行的G时,尝试从其他线程绑定的P偷取G,而不是销毁线程。

2)hand off机制

当本线程M0因为G0进行系统调用阻塞时,线程释放绑定的P,把P转移给其他空闲的线程执行。进而某个空闲的M1获取P,继续执行P队列中剩下的G。而M0由于陷入系统调用而进被阻塞,M1接替M0的工作,只要P不空闲,就可以保证充分利用CPU。M1的来源有可能是M的缓存池,也可能是新建的。当G0系统调用结束后,根据M0是否能获取到P,将会将G0做不同的处理:

如果有空闲的P,则获取一个P,继续执行G0。

如果没有空闲的P,则将G0放入全局队列,等待被其他的P调度。然后M0将进入缓存池睡眠。

如下图

GOMAXPROCS设置P的数量,最多有GOMAXPROCS个线程分布在多个CPU上同时运行

在Go中一个goroutine最多占用CPU 10ms,防止其他goroutine被饿死。

具体可以去看另一篇文章

【Golang详解】go语言调度机制 抢占式调度

当创建一个新的G之后优先加入本地队列,如果本地队列满了,会将本地队列的G移动到全局队列里面,当M执行work stealing从其他P偷不到G时,它可以从全局G队列获取G。

协程经历过程

我们创建一个协程 go func()经历过程如下图:

说明:

这里有两个存储G的队列,一个是局部调度器P的本地队列、一个是全局G队列。新创建的G会先保存在P的本地队列中,如果P的本地队列已经满了就会保存在全局的队列中;处理器本地队列是一个使用数组构成的环形链表,它最多可以存储 256 个待执行任务。

G只能运行在M中,一个M必须持有一个P,M与P是1:1的关系。M会从P的本地队列弹出一个可执行状态的G来执行,如果P的本地队列为空,就会想其他的MP组合偷取一个可执行的G来执行;

一个M调度G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机制;会一直从本地队列或全局队列中获取G

上面说到P的个数默认等于CPU核数,每个M必须持有一个P才可以执行G,一般情况下M的个数会略大于P的个数,这多出来的M将会在G产生系统调用时发挥作用。类似线程池,Go也提供一个M的池子,需要时从池子中获取,用完放回池子,不够用时就再创建一个。

work-stealing调度算法:当M执行完了当前P的本地队列队列里的所有G后,P也不会就这么在那躺尸啥都不干,它会先尝试从全局队列队列寻找G来执行,如果全局队列为空,它会随机挑选另外一个P,从它的队列里中拿走一半的G到自己的队列中执行。

如果一切正常,调度器会以上述的那种方式顺畅地运行,但这个世界没这么美好,总有意外发生,以下分析goroutine在两种例外情况下的行为。

Go runtime会在下面的goroutine被阻塞的情况下运行另外一个goroutine:

用户态阻塞/唤醒

当goroutine因为channel操作或者network I/O而阻塞时(实际上golang已经用netpoller实现了goroutine网络I/O阻塞不会导致M被阻塞,仅阻塞G,这里仅仅是举个栗子),对应的G会被放置到某个wait队列(如channel的waitq),该G的状态由_Gruning变为_Gwaitting,而M会跳过该G尝试获取并执行下一个G,如果此时没有可运行的G供M运行,那么M将解绑P,并进入sleep状态;当阻塞的G被另一端的G2唤醒时(比如channel的可读/写通知),G被标记为,尝试加入G2所在P的runnext(runnext是线程下一个需要执行的 Goroutine。), 然后再是P的本地队列和全局队列。

系统调用阻塞

当M执行某一个G时候如果发生了阻塞操作,M会阻塞,如果当前有一些G在执行,调度器会把这个线程M从P中摘除,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线程(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可用就复用空闲线程)来服务于这个P。当M系统调用结束时候,这个G会尝试获取一个空闲的P执行,并放入到这个P的本地队列。如果获取不到P,那么这个线程M变成休眠状态, 加入到空闲线程中,然后这个G会被放入全局队列中。

队列轮转

可见每个P维护着一个包含G的队列,不考虑G进入系统调用或IO操作的情况下,P周期性的将G调度到M中执行,执行一小段时间,将上下文保存下来,然后将G放到队列尾部,然后从队列中重新取出一个G进行调度。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M0

M0是启动程序后的编号为0的主线程,这个M对应的实例会在全局变量rutime.m0中,不需要在heap上分配,M0负责执行初始化操作和启动第一个G,在之后M0就和其他的M一样了

G0

G0是每次启动一个M都会第一个创建的goroutine,G0仅用于负责调度G,G0不指向任何可执行的函数,每个M都会有一个自己的G0,在调度或系统调用时会使用G0的栈空间,全局变量的G0是M0的G0

一个G由于调度被中断,此后如何恢复?

中断的时候将寄存器里的栈信息,保存到自己的G对象里面。当再次轮到自己执行时,将自己保存的栈信息复制到寄存器里面,这样就接着上次之后运行了。

我这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想要详细了解有关GMP的底层原理可以去看Go调度器 G-P-M 模型的设计者的文档或直接看源码

参考: ()

()

为什么go语言适合开发网游服务器端

前段时间在golang-China读到这个贴:

个人觉得golang十分适合进行网游服务器端开发,写下这篇文章总结一下。

从网游的角度看:

要成功的运营一款网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玩家自发形成的社区。只有玩家自发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游戏才能持续下去,避免鬼城的出现。而这就需要多次大量导入用户,在同时在线用户量达到某个临界点的时候,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多人同时在线十分有必要。

再来看网游的常见玩法,除了排行榜这类统计和数据汇总的功能外,基本没有需要大量CPU时间的应用。以前的项目里,即时战斗产生的各种伤害计算对CPU的消耗也不大。玩家要完成一次操作,需要通过客户端-服务器端-客户端这样一个来回,为了获得高响应速度,满足玩家体验,服务器端的处理也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所以,每次请求对应的CPU占用是比较小的。

网游的IO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IO,一个是磁盘IO。网络IO方面,可以分成美术资源的IO和游戏逻辑指令的IO,这里主要分析游戏逻辑的IO。游戏逻辑的IO跟CPU占用的情况相似,每次请求的字节数很小,但由于多人同时在线,因此并发数相当高。另外,地图信息的广播也会带来比较频繁的网络通信。磁盘IO方面,主要是游戏数据的保存。采用不同的数据库,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以前的项目里,就经历了从MySQL转向MongoDB这种内存数据库的过程,磁盘IO不再是瓶颈。总体来说,还是用内存做一级缓冲,避免大量小数据块读写的方案。

针对网游的这些特点,golang的语言特性十分适合开发游戏服务器端。

首先,go语言提供goroutine机制作为原生的并发机制。每个goroutine所需的内存很少,实际应用中可以启动大量的goroutine对并发连接进行响应。goroutine与gevent中的greenlet很相像,遇到IO阻塞的时候,调度器就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goroutine执行,保证CPU不会因为IO而发生等待。而goroutine与gevent相比,没有了python底层的GIL限制,就不需要利用多进程来榨取多核机器的性能了。通过设置最大线程数,可以控制go所启动的线程,每个线程执行一个goroutine,让CPU满负载运行。

同时,go语言为goroutine提供了独到的通信机制channel。channel发生读写的时候,也会挂起当前操作channel的goroutine,是一种同步阻塞通信。这样既达到了通信的目的,又实现同步,用CSP模型的观点看,并发模型就是通过一组进程和进程间的事件触发解决任务的。虽然说,主流的编程语言之间,只要是图灵完备的,他们就都能实现相同的功能。但go语言提供的这种协程间通信机制,十分优雅地揭示了协程通信的本质,避免了以往锁的显式使用带给程序员的心理负担,确是一大优势。进行网游开发的程序员,可以将游戏逻辑按照单线程阻塞式的写,不需要额外考虑线程调度的问题,以及线程间数据依赖的问题。因为,线程间的channel通信,已经表达了线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了,而go的调度器会给予妥善的处理。

另外,go语言提供的gc机制,以及对指针的保护式使用,可以大大减轻程序员的开发压力,提高开发效率。

展望未来,我期待go语言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goroutine间的隔离机制。个人十分推崇erlang社区的脆崩哲学,推动应用发生预期外行为时,尽早崩溃,再fork出新进程处理新的请求。对于协程机制,需要由程序员保证执行的函数不会发生死循环,导致线程卡死。如果能够定制goroutine所执行函数的最大CPU执行时间,及所能使用的最大内存空间,对于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大有裨益。

Go 语言的错误处理机制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吗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先表达一下我的观点,Go语言从语法层面提供区分错误和异常的机制是很好的做法,比自己用单个返回值做值判断要方便很多。

上面看到很多知乎大牛把异常和错误混在一起说,有认为Go没有异常机制的,有认为Go纯粹只有异常机制的,我觉得这些观点都太片面了。

具体对于错误和异常的讨论,我转发一下前阵子写的一篇日志抛砖引玉吧。

============================

最近连续遇到朋友问我项目里错误和异常管理的事情,之前也多次跟团队强调过错误和异常管理的一些概念,所以趁今天有动力就赶紧写一篇Go语言项目错误和异常管理的经验分享。

首先我们要理清: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异常、为什么需要管理。然后才是怎样管理。

错误和异常从语言机制上面讲,就是error和panic的区别,放到别的语言也一样,别的语言没有error类型,但是有错误码之类的,没有panic,但是有throw之类的。

在语言层面它们是两种概念,导致的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程序遇到错误不处理,那么可能进一步的产生业务上的错误,比如给用户多扣钱了,或者进一步产生了异常;如果程序遇到异常不处理,那么结果就是进程异常退出。

在项目里面是不是应该处理所有的错误情况和捕捉所有的异常呢?我只能说,你可以这么做,但是估计效果不会太好。我的理由是:

如果所有东西都处理和记录,那么重要信息可能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不应该处理的错误被处理了,很容易导出BUG暴露不出来,直到出现更严重错误的时候才暴露出问题,到时候排查就很困难了,因为已经不是错误的第一现场。

所以错误和异常最好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管理,在第一时间能暴露错误和还原现场。

对于错误处理,Erlang有一个很好的概念叫速错,就是有错误第一时间暴露它。我们的项目从Erlang到Go一直是沿用这一设计原则。但是应用这个原则的前提是先得区分错误和异常这两个概念。

错误和异常上面已经提到了,从语言机制层面比较容易区分它们,但是语言取决于人为,什么情况下用错误表达,什么情况下用异常表达,就得有一套规则,否则很容易出现全部靠异常来做错误处理的情况,似乎Java项目特别容易出现这样的设计。

这里我先假想有这样一个业务:游戏玩家通过购买按钮,用铜钱购买宝石。

在实现这个业务的时候,程序逻辑会进一步分化成客户端逻辑和服务端逻辑,客户端逻辑又进一步因为设计方式的不同分化成两种结构:胖客户端结构、瘦客户端结构。

胖客户端结构,有更多的本地数据和懂得更多的业务逻辑,所以在胖客户端结构的应用中,以上的业务会实现成这样:客户端检查缓存中的铜钱数量,铜钱数量足够的时候购买按钮为可用的亮起状态,用户点击购买按钮后客户端发送购买请求到服务端;服务端收到请求后校验用户的铜钱数量,如果铜钱数量不足就抛出异常,终止请求过程并断开客户端的连接,如果铜钱数量足够就进一步完成宝石购买过程,这里不继续描述正常过程。

因为正常的客户端是有一步数据校验的过程的,所以当服务端收到不合理的请求(铜钱不足以购买宝石)时,抛出异常比返回错误更为合理,因为这个请求只可能来自两种客户端:外挂或者有BUG的客户端。如果不通过抛出异常来终止业务过程和断开客户端连接,那么程序的错误就很难被第一时间发现,攻击行为也很难被发现。

我们再回头看瘦客户端结构的设计,瘦客户端不会存有太多状态数据和用户数据也不清楚业务逻辑,所以客户端的设计会是这样:用户点击购买按钮,客户端发送购买请求;服务端收到请求后检查铜钱数量,数量不足就返回数量不足的错误码,数量足够就继续完成业务并返回成功信息;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处理结果后,在界面上做出反映。

在这种结构下,铜钱不足就变成了业务逻辑范围内的一种失败情况,但不能提升为异常,否则铜钱不足的用户一点购买按钮都会出错掉线。

所以,异常和错误在不同程序结构下是互相转换的,我们没办法一句话的给所有类型所有结构的程序一个统一的异常和错误分类规则。

但是,异常和错误的分类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痩客户端结构,铜钱不足是业务逻辑范围内的一种失败情况,它属于业务错误,再比如程序逻辑上尝试请求某个URL,最多三次,重试三次的过程中请求失败是错误,重试到第三次,失败就被提升为异常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类异常和错误:不会终止程序逻辑运行的归类为错误,会终止程序逻辑运行的归类为异常。

因为错误不会终止逻辑运行,所以错误是逻辑的一部分,比如上面提到的瘦客户端结构,铜钱不足的错误就是业务逻辑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处理的一个逻辑分支。而异常就是那些不应该出现在业务逻辑中的东西,比如上面提到的胖客户端结构,铜钱不足已经不是业务逻辑需要考虑的一部分了,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异常。

错误和异常的分类需要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来强化分类能力,就类似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方式一样的,技术实现就摆在那边,但是要用好需要不断的思维训练不断的归类和总结,以上提到的归类方式希望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期待大家能发现更多更有效的归类方式。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速错和Go语言里面怎么做到速错。

速错我最早接触是在做的时候就体验到的,当然跟Erlang的速错不完全一致,那时候也没有那么高大上的一个名字,但是对待异常的理念是一样的。

在.NET项目开发的时候,有经验的程序员都应该知道,不能随便re-throw,就是catch错误再抛出,原因是异常的第一现场会被破坏,堆栈跟踪信息会丢失,因为外部最后拿到异常的堆栈跟踪信息,是最后那次throw的异常的堆栈跟踪信息;其次,不能随便try catch,随便catch很容易导出异常暴露不出来,升级为更严重的业务漏洞。

到了Erlang时期,大家学到了速错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让它挂。只有挂了你才会第一时间知道错误,但是Erlang的挂,只是Erlang进程的异常退出,不会导致整个Erlang节点退出,所以它挂的影响层面比较低。

在Go语言项目中,虽然有类似Erlang进程的Goroutine,但是Goroutine如果panic了,并且没有recover,那么整个Go进程就会异常退出。所以我们在Go语言项目中要应用速错的设计理念,就要对Goroutine做一定的管理。

在我们的游戏服务端项目中,我把Goroutine按挂掉后的结果分为两类:1、挂掉后不影响其他业务或功能的;2、挂掉后业务就无法正常进行的。

第一类Goroutine典型的有:处理各个玩家请求的Goroutine,因为每个玩家连接各自有一个Goroutine,所以挂掉了只会影响单个玩家,不会影响整体业务进行。

第二类Goroutine典型的有:数据库同步用的Goroutine,如果它挂了,数据就无法同步到数据库,游戏如果继续运行下去只会导致数据回档,还不如让整个游戏都异常退出。

这样一分类,就可以比较清楚哪些Goroutine该做recover处理,哪些不该做recover处理了。

那么在做recover处理时,要怎样才能尽量保留第一现场来帮组开发者排查问题原因呢?我们项目中通常是会在最外层的recover中把错误和堆栈跟踪信息记进日志,同时把关键的业务信息,比如:用户ID、来源IP、请求数据等也一起记录进去。

为此,我们还特地设计了一个库,用来格式化输出堆栈跟踪信息和对象信息,项目地址:funny/debug · GitHub

通篇写下来发现比我预期的长很多,所以这里我做一下归纳总结,帮组大家理解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

错误和异常需要分类和管理,不能一概而论

错误和异常的分类可以以是否终止业务过程作为标准

错误是业务过程的一部分,异常不是

不要随便捕获异常,更不要随便捕获再重新抛出异常

Go语言项目需要把Goroutine分为两类,区别处理异常

在捕获到异常时,需要尽可能的保留第一现场的关键数据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o语言的出现非常奇怪,有几个问题请高手答案一下~~~~??

1:go与c语言相比,go有垃圾回收,不会造成内存泄露问题,go的语法简洁优美,同样的c++100行代码go大概50行可以做到,go的目标是能做C++能做的事,虽然目前可能不太实际

2:go的并行机制并不是一般的线程,通过channel和goroutine来实现,比线程还要轻量级很多,所以go适合高并发的服务器端

3:go是系统级别的语言,相当于c语言,java c#都是算比较高级的语言,这个不太好比,效率的话目前确实是要高一些,而且不需要外部依赖,所以go还是很强大的

Go语言的优势有哪些

1. 部署简单

Go

编译生成的是一个静态可执行文件,除了glibc外没有其他外部依赖。这让部署变得异常方便:目标机器上只需要一个基础的系统和必要的管理、监控工具,完全不需要操心应用所需的各种包、库的依赖关系,大大减轻了维护的负担。

2. 并发性好

Goroutine和channel使得编写高并发的服务端软件变得相当容易,很多情况下完全不需要考虑锁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单个Go应用也能有效的利用多个CPU核,并行执行的性能好。

3. 良好的语言设计

从学术的角度讲Go语言其实非常平庸,不支持许多高级的语言特性;但从工程的角度讲,Go的设计是非常优秀的:规范足够简单灵活,有其他语言基础的程序员都能迅速上手。更重要的是

Go 自带完善的工具链,大大提高了团队协作的一致性。

4. 执行性能好

虽然不如 C 和 Java,但相比于其他编程语言,其执行性能还是很好的,适合编写一些瓶颈业务,内存占用也非常省。

为什么要学习go语言

go语言是Google开发的新语言,它的创造者之一是c语言的创造者,go语言编译速度快,运行效率高,并且语言本身内置多线程机制,特别适合多线程高并发的场景,YouTube网站的后端全部有go语言实现,go语言也是Google内部高并发项目的开发语言首选,学习go语言在高并发项目中非常有用,如果你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学习go语言


网页题目:理解go语言机制 理解go语言机制英文
URL网址:http://ybzwz.com/article/dosop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