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微服务多语言 go 语言 微服务
Go语言怎么样?
根据Go趋势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有 110 万专业开发者选择Go作为其主要开发语言。如果把以其他编程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同时也在使用Go的开发者计算在内,这一数字将高达270万,中国的Go语言开发者排名第一,全球占比超过16%。
10年积累的网站设计、做网站经验,可以快速应对客户对网站的新想法和需求。提供各种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让选择我们的客户得到更好、更有力的网络服务。我虽然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但先网站制作后付款的网站建设流程,更有文圣免费网站建设让你可以放心的选择与我们合作。
Go 语言能够支持并构建与微服务结合的内部工具、架构和后端服务而深受IT企业欢迎,许多IT架构工具由Go构建而成,例如大型的Kubernetes、Docker和Vault等。数据显示,有63%的具有统治力的云原生项目都是用Go构建。
因此,博睿数据在国内首发支持Go语言智能探针,对于提升业务性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SmartAgent探针技术集结主流编程语言
SmartAgent是博睿数据自研的自动化部署的一体化探针,在已支持JAVA,PHP,.net,Nodejs,.NET Core,Python的基础上,新增了对Go语言的支持。
相较而言,传统探针技术需要客户配合修改应用程序代码,风险不可控,需要客户重新编译程序集成探针,耦合度高。
不同于行业内传统探针技术,博睿数据GoAgent探针直接后台安装即可,主动注入和嵌码,降低与客户程序耦合、无需二次修改代码、提高 GoAgent 技术易用性。无论是动态编译还是静态编译的代码,博睿数据Samrt Agent技术都可以在不进行任何修改的情况下进行服务级别和代码级别的分布式链路跟踪,实现业务的可观测性。
GoAgent探针支持六大功能,实现全链路追踪
Go微服务--常见的微服务框架
近几年诞生了很多微服务框架,比如JAVA的Spring Cloud、Dubbo;Golang的GoKit和GoMicro以及NodeJs的Seneca。几乎每种主流语言都有其对应的微服务框架。
Go在微服务框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至于优势在哪,自行google。
1、GoKit框架
这是一个工具包的集合,可以帮助攻城狮构建强大、可靠和可维护的微服务。提供了用于实现系统监控和弹性模式组件的库,例如日志、跟踪、限流、熔断等。
基于这个框架的应用程序架构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传输层:用于网络通信,服务通常使用HTTP或者gRPC等网络传输协议,或者使用NATS等发布订阅系统相互通信。
接口层:是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构建块。每个对外提供的接口方法都会定义为一个Endpoint,一遍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网络通信,每个端点使用传输层通过HTTP或gRPC等具体通信模式对外提供服务
服务成: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
2、GoMicro框架
这是一个基于Go语言实现的插件化RPC微服务框架。提供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同步传输、异步通信以及事件驱动等机制,尝试简化分布式系统之间的通信,让开发者更专注于自身业务逻辑的开发。
GoMicro的设计哲学是可插拔的架构理念,提供了可快速构建系统的组件,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GoMicro提供的默认实现进行定制。所有插件都可在仓库github.com/micro/go-plugins 中找到。
微服务跨语言调用(摘选)
微服务架构已成为目前互联网架构的趋势,关于微服务的讨论,几乎占据了各种技术大会的绝大多数版面。国内使用最多的服务治理框架非阿里开源的 dubbo 莫属,千米网也选择了 dubbo 作为微服务治理框架。另一方面,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千米的开发语言是多样的,大多数后端业务由 java 支撑,而每个业务线有各自开发语言的选择权,便出现了 nodejs,python,go 多语言调用的问题。
跨语言调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技术活,目前业界经常被提及的解决方案有如下几种,不妨拿出来老生常谈一番:
当我们再聊跨语言调用时我们在聊什么?纵观上述几个较为通用,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以得出结论:解决跨语言调用的思路无非是两种:
如果一个新型的团队面临技术选型,我认为上述的方案都可以纳入参考,可考虑到遗留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旧系统的迁移成本
这也关键的选型因素。我们做出的第一个尝试,便是在 RPC 协议上下功夫。
通用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springmvc的美好时代
springmvc
springmvc
在没有实现真正的跨语言调用之前,想要实现“跨语言”大多数方案是使用 http 协议做一层转换,最常见的手段莫过于借助 springmvc 提供的 controller/restController,间接调用 dubbo provider。这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显而易见
通用协议的支持
事实上,大多数服务治理框架都支持多种协议,dubbo 框架除默认的 dubbo 协议之外,还有当当网扩展的 rest协议和千米网扩展的 json-rpc 协议可供选择。这两者都是通用的跨语言协议。
rest 协议为满足 JAX-RS 2.0 标准规范,在开发过程中引入了 @Path,@POST,@GET 等注解,习惯于编写传统 rpc 接口的人可能不太习惯 rest 风格的 rpc 接口。一方面这样会影响开发体验,另一方面,独树一帜的接口风格使得它与其他协议不太兼容,旧接口的共生和迁移都无法实现。如果没有遗留系统,rest 协议无疑是跨语言方案最简易的实现,绝大多数语言支持 rest 协议。
和 rest 协议类似,json-rpc 的实现也是文本序列化http 协议。dubbox 在 restful 接口上已经做出了尝试,但是 rest 架构和 dubbo 原有的 rpc 架构是有区别的,rest 架构需要对资源(Resources)进行定义, 需要用到 http 协议的基本操作 GET、POST、PUT、DELETE。在我们看来,restful 更合适互联网系统之间的调用,而 rpc 更适合一个系统内的调用。使用 json-rpc 协议使得旧接口得以兼顾,开发习惯仍旧保留,同时获得了跨语言的能力。
千米网在早期实践中采用了 json-rpc 作为 dubbo 的跨语言协议实现,并开源了基于 json-rpc 协议下的 python 客户端 dubbo-client-py 和 node 客户端 dubbo-node-client,使用 python 和 nodejs 的小伙伴可以借助于它们直接调用 dubbo-provider-java 提供的 rpc 服务。系统中大多数 java 服务之间的互相调用还是以 dubbo 协议为主,考虑到新旧协议的适配,在不影响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我们配置了双协议。
dubbo 协议主要支持 java 间的相互调用,适配老接口;json-rpc 协议主要支持异构语言的调用。
定制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微服务框架所谓的协议(protocol)可以简单理解为:报文格式和序列化方案。服务治理框架一般都提供了众多的协议配置项供使用者选择,除去上述两种通用协议,还存在一些定制化的协议,如 dubbo 框架的默认协议:dubbo 协议以及 motan 框架提供的跨语言协议:motan2。
motan2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motan2
motan2
motan2 协议被设计用来满足跨语言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细节中—MetaData 和 motan-go。在最初的 motan 协议中,协议报文仅由 Header+Body 组成,这样导致 path,param,group 等存储在 Body 中的数据需要反序列得到,这对异构语言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所以在 motan2 中修改了协议的组成;weibo 开源了 motan-go ,motan-php ,motan-openresty ,并借助于 motan-go 充当了 agent 这一翻译官的角色,使用 simple 序列化方案来序列化协议报文的 Body 部分(simple 序列化是一种较弱的序列化方案)。
agent
agent
仔细揣摩下可以发现这么做和双协议的配置区别并不是大,只不过这里的 agent 是隐式存在的,与主服务共生。明显的区别在于 agent 方案中异构语言并不直接交互。
dubbo协议的跨语言支持
dubbo 协议设计之初只考虑到了常规的 rpc 调用场景,它并不是为跨语言而设计,但跨语言支持从来不是只有支持、不支持两种选择,而是要按难易程度来划分。是的,dubbo 协议的跨语言调用可能并不好做,但并非无法实现。千米网便实现了这一点,nodejs 构建的前端业务是异构语言的主战场,最终实现了 dubbo2.js,打通了 nodejs 和原生 dubbo 协议。作为本文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下我们使用 dubbo2.js 干了什么事。
Dubbo协议报文格式
dubbo协议
dubbo协议
dubbo协议报文消息头详解:
magic:类似java字节码文件里的魔数,用来判断是不是 dubbo 协议的数据包。魔数是常量 0xdabb
flag:标志位, 一共8个地址位。低四位用来表示消息体数据用的序列化工具的类型(默认 hessian),高四位中,第一位为 1 表示是 request 请求,第二位为 1 表示双向传输(即有返回 response),第三位为 1 表示是心跳 ping 事件。
status:状态位, 设置请求响应状态,dubbo 定义了一些响应的类型。具体类型见com.alibaba.dubbo.remoting.exchange.Response
invoke id:消息 id, long 类型。每一个请求的唯一识别 id(由于采用异步通讯的方式,用来把请求 request 和返回的 response 对应上)
body length:消息体 body 长度, int 类型,即记录 Body Content 有多少个字节
body content:请求参数,响应参数的抽象序列化之后存储于此。
协议报文最终都会变成字节,使用 tcp 传输,任何语言只要支持网络模块,有类似 Socket 之类的封装,那么通信就不成问题。那,跨语言难在哪儿?以其他语言调用 java 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
ps:dubbo 协议通讯demo( )
当前名称:go微服务多语言 go 语言 微服务
分享网址:http://ybzwz.com/article/dojjg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