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实现限流 golang限流库
Go微服务--常见的微服务框架
近几年诞生了很多微服务框架,比如JAVA的Spring Cloud、Dubbo;Golang的GoKit和GoMicro以及NodeJs的Seneca。几乎每种主流语言都有其对应的微服务框架。
在阿里地区等地区,都构建了全面的区域性战略布局,加强发展的系统性、市场前瞻性、产品创新能力,以专注、极致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做网站、成都网站设计 网站设计制作按需网站策划,公司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建设,成都品牌网站建设,成都全网营销,成都外贸网站制作,阿里地区网站建设费用合理。
Go在微服务框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至于优势在哪,自行google。
1、GoKit框架
这是一个工具包的集合,可以帮助攻城狮构建强大、可靠和可维护的微服务。提供了用于实现系统监控和弹性模式组件的库,例如日志、跟踪、限流、熔断等。
基于这个框架的应用程序架构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传输层:用于网络通信,服务通常使用HTTP或者gRPC等网络传输协议,或者使用NATS等发布订阅系统相互通信。
接口层:是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基本构建块。每个对外提供的接口方法都会定义为一个Endpoint,一遍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网络通信,每个端点使用传输层通过HTTP或gRPC等具体通信模式对外提供服务
服务成: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
2、GoMicro框架
这是一个基于Go语言实现的插件化RPC微服务框架。提供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同步传输、异步通信以及事件驱动等机制,尝试简化分布式系统之间的通信,让开发者更专注于自身业务逻辑的开发。
GoMicro的设计哲学是可插拔的架构理念,提供了可快速构建系统的组件,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GoMicro提供的默认实现进行定制。所有插件都可在仓库github点抗 /micro/go-plugins 中找到。
国内重要的 Go 语言项目:TiDB 3.0 GA,稳定性和性能大幅提升
TiDB 是 PingCAP 自主研发的开源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具备商业级数据库的数据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特性,支持在线弹性水平扩展,兼容 MySQL 协议及生态,创新性实现 OLTP 及 OLAP 融合。
TiDB 3.0 版本显著提升了大规模集群的稳定性,集群支持 150+ 存储节点,300+TB 存储容量长期稳定运行。易用性方面引入大量降低用户运维成本的优化,包括引入 Information_Schema 中的多个实用系统视图、EXPLAIN ANALYZE、SQL Trace 等。在性能方面,特别是 OLTP 性能方面,3.0 比 2.1 也有大幅提升,其中 TPC-C 性能提升约 4.5 倍,Sysbench 性能提升约 1.5 倍,OLAP 方面,TPC-H 50G Q15 因实现 View 可以执行,至此 TPC-H 22 个 Query 均可正常运行。新功能方面增加了窗口函数、视图(实验特性)、分区表、插件系统、悲观锁(实验特性)。
截止本文发稿时 TiDB 已在 500+ 用户的生产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涵盖金融、保险、制造,互联网, 游戏 等领域,涉及交易、数据中台、 历史 库等多个业务场景。不同业务场景对关系型数据库的诉求可用 “百花齐放”来形容,但对关系数据库最根本的诉求未发生任何变化,如数据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用性等。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梳理 TiDB 3.0 有什么样的惊喜。
3.0 与 2.1 版本相比,显著提升了大规模集群的稳定性,支持单集群 150+ 存储节点,300+TB 存储容量长期稳定运行,主要的优化点如下:
1. 优化 Raft 副本之间的心跳机制,按照 Region 的活跃程度调整心跳频率,减小冷数据对集群的负担。
2. 热点调度策略支持更多参数配置,采用更高优先级,并提升热点调度的准确性。
3. 优化 PD 调度流程,提供调度限流机制,提升系统稳定性。
4. 新增分布式 GC 功能,提升 GC 的性能,降低大集群 GC 时间,提升系统稳定性。
众所周知,数据库查询计划的稳定性对业务至关重要,TiDB 3.0 版本采用多种优化手段提升查询计划的稳定性,如下:
1. 新增 Fast Analyze 功能,提升收集统计信息的速度,降低集群资源的消耗及对业务的影响。
2. 新增 Incremental Analyze 功能,提升收集单调递增的索引统计信息的速度,降低集群资源的消耗及对业务的影响。
3. 在 CM-Sketch 中新增 TopN 的统计信息,缓解 CM-Sketch 哈希冲突导致估算偏大,提升代价估算的准确性,提升查询计划的稳定性。
4. 引入 Skyline Pruning 框架,利用规则防止查询计划过度依赖统计信息,缓解因统计信息滞后导致选择的查询计划不是最优的情况,提升查询计划的稳定性。
5. 新增 SQL Plan Management 功能,支持在查询计划不准确时手动绑定查询计划,提升查询计划的稳定性。
1. OLTP
3.0 与 2.1 版本相比 Sysbench 的 Point Select,Update Index,Update Non-Index 均提升约 1.5 倍,TPC-C 性能提升约 4.5 倍。主要的优化点如下:
1. TiDB 持续优化 SQL 执行器,包括:优化 NOT EXISTS 子查询转化为 Anti Semi Join,优化多表 Join 时 Join 顺序选择等。
2. 优化 Index Join 逻辑,扩大 Index Join 算子的适用场景并提升代价估算的准确性。
3. TiKV 批量接收和发送消息功能,提升写入密集的场景的 TPS 约 7%,读密集的场景提升约 30%。
4. TiKV 优化内存管理,减少 Iterator Key Bound Option 的内存分配和拷贝,多个 Column Families 共享 block cache 提升 cache 命中率等手段大幅提升性能。
5. 引入 Titan 存储引擎插件,提升 Value 值超过 1KB 时性能,缓解 RocksDB 写放大问题,减少磁盘 IO 的占用。
6. TiKV 新增多线程 Raftstore 和 Apply 功能,提升单节点内可扩展性,进而提升单节点内并发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延时,大幅提升集群写入能力。
TiDB Lightning 性能与 2019 年年初相比提升 3 倍,从 100GB/h 提升到 300GB/h,即 28MB/s 提升到 85MB/s,优化点,如下:
1. 提升 SQL 转化成 KV Pairs 的性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2. 提升单表导入性能,单表支持批量导入。
3. 提升 TiKV-Importer 导入数据性能,支持将数据和索引分别导入。
4. TiKV-Importer 支持上传 SST 文件限速功能。
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 是商业系统中最常见的权限管理技术之一,通过 RBAC 思想可以构建最简单“用户-角色-权限”的访问权限控制模型。RBAC 中用户与角色关联,权限与角色关联,角色与权限之间一般是多对多的关系,用户通过成为什么样的角色获取该角色所拥有的权限,达到简化权限管理的目的,通过此版本的迭代 RBAC 功能开发完成。
IP 白名单功能(企业版特性) :TiDB 提供基于 IP 白名单实现网络安全访问控制,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相关的访问策略。
Audit log 功能(企业版特性) :Audit log 记录用户对数据库所执行的操作,通过记录 Audit log 用户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故障分析,行为分析,安全审计等,帮助用户获取数据执行情况。
加密存储(企业版特性) :TiDB 利用 RocksDB 自身加密功能,实现加密存储的功能,保证所有写入到磁盘的数据都经过加密,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完善权限语句的权限检查 ,新增 ANALYZE,USE,SET GLOBAL,SHOW PROCESSLIST 语句权限检查。
1. 新增 SQL 方式查询慢查询,丰富 TiDB 慢查询日志内容,如:Coprocessor 任务数,平均/最长/90% 执行/等待时间,执行/等待时间最长的 TiKV 地址,简化慢查询定位工作,提高排查慢查询问题效率,提升产品易用性。
2. 新增系统配置项合法性检查,优化系统监控项等,提升产品易用性。
3. 新增对 TableReader、IndexReader 和 IndexLookupReader 算子内存使用情况统计信息,提高 Query 内存使用统计的准确性,提升处理内存消耗较大语句的效率。
4. 制定日志规范,重构日志系统,统一日志格式,方便用户理解日志内容,有助于通过工具对日志进行定量分析。
5. 新增 EXPLAIN ANALYZE 功能,提升SQL 调优的易用性。
6. 新增 SQL 语句 Trace 功能,方便排查问题。
7. 新增通过 unix_socket 方式连接数据库。
8. 新增快速恢复被删除表功能,当误删除数据时可通过此功能快速恢复数据。
TiDB 3.0 新增 TiFlash 组件,解决复杂分析及 HTAP 场景。TiFlash 是列式存储系统,与行存储系统实时同步,具备低延时,高性能,事务一致性读等特性。 通过 Raft 协议从 TiKV 中实时同步行存数据并转化成列存储格式持久化到一组独立的节点,解决行列混合存储以及资源隔离性问题。TiFlash 可用作行存储系统(TiKV)实时镜像,实时镜像可独立于行存储系统,将行存储及列存储从物理隔离开,提供完善的资源隔离方案,HTAP 场景最优推荐方案;亦可用作行存储表的索引,配合行存储对外提供智能的 OLAP 服务,提升约 10 倍复杂的混合查询的性能。
TiFlash 目前处于 Beta 阶段,计划 2019 年 12 月 31 日之前 GA,欢迎大家申请试用。
未来我们会继续投入到系统稳定性,易用性,性能,弹性扩展方面,向用户提供极致的弹性伸缩能力,极致的性能体验,极致的用户体验。
稳定性方面 V4.0 版本将继续完善 V3.0 未 GA 的重大特性,例如:悲观事务模型,View,Table Partition,Titan 行存储引擎,TiFlash 列存储引擎;引入近似物理备份恢复解决分布数据库备份恢复难题;优化 PD 调度功能等。
性能方面 V4.0 版本将继续优化事务处理流程,减少事务资源消耗,提升性能,例如:1PC,省去获取 commit ts 操作等。
弹性扩展方面,PD 将提供弹性扩展所需的元信息供外部系统调用,外部系统可根据元信息及负载情况动态伸缩集群规模,达成节省成本的目标。
我们相信战胜“未知”最好的武器就是社区的力量,基础软件需要坚定地走开源路线。截止发稿我们已经完成 41 篇源码阅读文章。TiDB 开源社区总计 265 位 Contributor,6 位 Committer,在这里我们对社区贡献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加入进来,也希望大家在 TiDB 这个开源社区能够有所收获。
TiDB 3.0 GA Release Notes:
【golang详解】go语言GMP(GPM)原理和调度
Goroutine调度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下面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Goroutine调度机制,想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研读一下源码。
首先介绍一下GMP什么意思:
G ----------- goroutine: 即Go协程,每个go关键字都会创建一个协程。
M ---------- thread内核级线程,所有的G都要放在M上才能运行。
P ----------- processor处理器,调度G到M上,其维护了一个队列,存储了所有需要它来调度的G。
Goroutine 调度器P和 OS 调度器是通过 M 结合起来的,每个 M 都代表了 1 个内核线程,OS 调度器负责把内核线程分配到 CPU 的核上执行
模型图:
避免频繁的创建、销毁线程,而是对线程的复用。
1)work stealing机制
当本线程无可运行的G时,尝试从其他线程绑定的P偷取G,而不是销毁线程。
2)hand off机制
当本线程M0因为G0进行系统调用阻塞时,线程释放绑定的P,把P转移给其他空闲的线程执行。进而某个空闲的M1获取P,继续执行P队列中剩下的G。而M0由于陷入系统调用而进被阻塞,M1接替M0的工作,只要P不空闲,就可以保证充分利用CPU。M1的来源有可能是M的缓存池,也可能是新建的。当G0系统调用结束后,根据M0是否能获取到P,将会将G0做不同的处理:
如果有空闲的P,则获取一个P,继续执行G0。
如果没有空闲的P,则将G0放入全局队列,等待被其他的P调度。然后M0将进入缓存池睡眠。
如下图
GOMAXPROCS设置P的数量,最多有GOMAXPROCS个线程分布在多个CPU上同时运行
在Go中一个goroutine最多占用CPU 10ms,防止其他goroutine被饿死。
具体可以去看另一篇文章
【Golang详解】go语言调度机制 抢占式调度
当创建一个新的G之后优先加入本地队列,如果本地队列满了,会将本地队列的G移动到全局队列里面,当M执行work stealing从其他P偷不到G时,它可以从全局G队列获取G。
协程经历过程
我们创建一个协程 go func()经历过程如下图:
说明:
这里有两个存储G的队列,一个是局部调度器P的本地队列、一个是全局G队列。新创建的G会先保存在P的本地队列中,如果P的本地队列已经满了就会保存在全局的队列中;处理器本地队列是一个使用数组构成的环形链表,它最多可以存储 256 个待执行任务。
G只能运行在M中,一个M必须持有一个P,M与P是1:1的关系。M会从P的本地队列弹出一个可执行状态的G来执行,如果P的本地队列为空,就会想其他的MP组合偷取一个可执行的G来执行;
一个M调度G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环机制;会一直从本地队列或全局队列中获取G
上面说到P的个数默认等于CPU核数,每个M必须持有一个P才可以执行G,一般情况下M的个数会略大于P的个数,这多出来的M将会在G产生系统调用时发挥作用。类似线程池,Go也提供一个M的池子,需要时从池子中获取,用完放回池子,不够用时就再创建一个。
work-stealing调度算法:当M执行完了当前P的本地队列队列里的所有G后,P也不会就这么在那躺尸啥都不干,它会先尝试从全局队列队列寻找G来执行,如果全局队列为空,它会随机挑选另外一个P,从它的队列里中拿走一半的G到自己的队列中执行。
如果一切正常,调度器会以上述的那种方式顺畅地运行,但这个世界没这么美好,总有意外发生,以下分析goroutine在两种例外情况下的行为。
Go runtime会在下面的goroutine被阻塞的情况下运行另外一个goroutine:
用户态阻塞/唤醒
当goroutine因为channel操作或者network I/O而阻塞时(实际上golang已经用netpoller实现了goroutine网络I/O阻塞不会导致M被阻塞,仅阻塞G,这里仅仅是举个栗子),对应的G会被放置到某个wait队列(如channel的waitq),该G的状态由_Gruning变为_Gwaitting,而M会跳过该G尝试获取并执行下一个G,如果此时没有可运行的G供M运行,那么M将解绑P,并进入sleep状态;当阻塞的G被另一端的G2唤醒时(比如channel的可读/写通知),G被标记为,尝试加入G2所在P的runnext(runnext是线程下一个需要执行的 Goroutine。), 然后再是P的本地队列和全局队列。
系统调用阻塞
当M执行某一个G时候如果发生了阻塞操作,M会阻塞,如果当前有一些G在执行,调度器会把这个线程M从P中摘除,然后再创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的线程(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可用就复用空闲线程)来服务于这个P。当M系统调用结束时候,这个G会尝试获取一个空闲的P执行,并放入到这个P的本地队列。如果获取不到P,那么这个线程M变成休眠状态, 加入到空闲线程中,然后这个G会被放入全局队列中。
队列轮转
可见每个P维护着一个包含G的队列,不考虑G进入系统调用或IO操作的情况下,P周期性的将G调度到M中执行,执行一小段时间,将上下文保存下来,然后将G放到队列尾部,然后从队列中重新取出一个G进行调度。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除了每个P维护的G队列以外,还有一个全局的队列,每个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中是否有G待运行并将其调度到M中执行,全局队列中G的来源,主要有从系统调用中恢复的G。之所以P会周期性地查看全局队列,也是为了防止全局队列中的G被饿死。
M0
M0是启动程序后的编号为0的主线程,这个M对应的实例会在全局变量rutime.m0中,不需要在heap上分配,M0负责执行初始化操作和启动第一个G,在之后M0就和其他的M一样了
G0
G0是每次启动一个M都会第一个创建的goroutine,G0仅用于负责调度G,G0不指向任何可执行的函数,每个M都会有一个自己的G0,在调度或系统调用时会使用G0的栈空间,全局变量的G0是M0的G0
一个G由于调度被中断,此后如何恢复?
中断的时候将寄存器里的栈信息,保存到自己的G对象里面。当再次轮到自己执行时,将自己保存的栈信息复制到寄存器里面,这样就接着上次之后运行了。
我这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想要详细了解有关GMP的底层原理可以去看Go调度器 G-P-M 模型的设计者的文档或直接看源码
参考: ()
()
【GO】golang 降级|熔断|限流实战
做为本文的前言,首先向读者介绍一下降级、熔断和限流的概念与关系。也许很多人对此,早已谙熟于心,但是烦请允许我再啰嗦几句,方便第一次接触该领域的小伙伴们,都可以的理解消化本文。
所谓限流,本质就是对系统的被请求频率以及内部的部分功能的执行频率加以限制,防止因突发的流量激增,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当流量出现激增,触发限流,那么对于那些系统暂时不想或无法处理的“流量”,我们该如何处理呢?这就自然引出了服务降级的概念,其本质就是提供降低系统正常运行所能提供的功能数,亦或是降低某些功能完成的完整度(质量)。而熔断就是众多降级手段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在流量过大时(或下游服务出现问题时),可以自动断开与下游服务的交互,并可以通过自我诊断下游系统的错误是否已经修正,或上游流量是否减少至正常水平,来恢复自我恢复。
简而言之,限流是从系统的流量入口考虑,从进入的流量上进行限制,达到保护系统的作用;降级,是从系统内部的平级服务或者业务的维度考虑,流量大了,可以干掉一些,保护其他正常使用;熔断强调的是服务之间的调用能实现自我恢复的状态;
Hystrix的golang版本项目地址是:
Hystrix是Netflix开源的一个限流熔断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功能:
项目地址为:
gobreaker是索尼的开源的一个限流熔断的项目,是基于《微软云设计模式》一书中的熔断器模式的 Golang 实现的,本质利用的还是原子计数法、主要有以下功能:
网站名称:go语言实现限流 golang限流库
网址分享:http://ybzwz.com/article/ddggs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