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者提出新型太赫兹-中红外探测技术
近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探测红外辐射的方法,具备高灵敏度的同时,甚至能够探测到单光子信号。这是一种基于分子光力学平台的纳米级解决方案,可将太赫兹和中红外(MIR))光子上转换到可见光-近红外(VIS-NIR)波段,并利用全量子模型对其附加噪声和转换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该研究以题为“Molecular platform for frequency upconversion at the single-photon level”,发表于 physics.optics ,论文地址为:https://arxiv.org/abs/1910.11395v1。
成都创新互联是一家集网站建设,尖草坪企业网站建设,尖草坪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尖草坪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尖草坪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目前探测中远红外辐射最流行的技术是微测辐射热计,它是由一排小型温度计阵列组成,通过测量吸收辐射所产生的热量。这种探测器有许多局限性,特别是响应速度慢,且无法探测到微弱的辐射信号。
由Christophe Galland和Tobias Kippenberg领导的EPFL团队提出了一种新探测方法,其遵循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途径:首先将不可见的辐射转换成可见光,然后用现有的技术进行探测。该新概念的核心是杂化金属-分子纳米结构。这种金属经过修饰,可以将红外辐射聚焦在分子上,从而使分子产生振动。然后振动分子的能量再次转化为辐射,但这一次是辐射出可见光。这种与Diego Martin-Cano(德国埃尔兰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光研究所)合作设计的混合纳米结构可实现高转换效率,同时将器件缩小到远小于红外光波长的尺寸。
图1 (a)为研究中研制的变频器件示意图;(b)为光机转换机制的频率图。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hilippe Roelli认为,在其方案所设想的各种概念性进展中,最吸引人的方面涉及其潜在的灵敏度:“在转换过程中,分子振动所产生的低水平噪声使在室温下检测极其微弱的信号成为可能。借助先进的设备,我们有望实现量子受限的转换,并有机会解决红外光的单光子探测。”
EPFL的研究将启发未来在表面科学、纳米技术和量子光学之间的交叉工作,以促进在红外传感和成像领域应用的新型设备的发展。
分享名称:瑞士研究者提出新型太赫兹-中红外探测技术
网站网址:http://ybzwz.com/article/cjjd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