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法治实践应引起更多关注与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来向何处走?人工智能与未来的法治构建关系怎样?7月10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将在上海举行,本届法治论坛主题为“人工智能的权利义务与法治实践”。

创新互联是一家集网站建设,勃利企业网站建设,勃利品牌网站建设,网站定制,勃利网站建设报价,网络营销,网络优化,勃利网站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建站企业,帮助传统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竞争力。可充分满足这一群体相比中小企业更为丰富、高端、多元的互联网需求。同时我们时刻保持专业、时尚、前沿,时刻以成就客户成长自我,坚持不断学习、思考、沉淀、净化自己,让我们为更多的企业打造出实用型网站。

这一话题在沪上司法界和出版界已经引起关注和讨论。今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举办法治论坛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与法治”专题月读书会,邀请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二级大法官崔亚东,与东方卫视首席记者、新闻评论员、主持人骆新一起,详解“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简称“206系统”)的研发始末、功能应用及其最新发展等问题,探讨现阶段法律人的新任务。

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上海政法系统用三年时间的努力,以一套软件的投入使用回答了这一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诞生,是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破解司法难题、推动司法改革的成功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一书记录下这一推动司法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带来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风险与挑战。”崔亚东认为,虽然该系统的智能性使其从工具变成了助手,但并不能替代民警办案、法官判案。为此,上海法学界作出积极回应: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发布《人工智能未来法制构建上海倡议》(2018)、发表《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19)、建立人工智能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等行动,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和上海“四个高地”建设,提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构建的新命题。

崔亚东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法治作为保障,建立人工智能法治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法治高地很有必要。他认为,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景是广阔的。现阶段将辅助办案系统由刑事推广至民商事、行政领域,在民法典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意义重大、作用深远。只有主动拥抱新科技、运用新技术,走好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促进司法文明与公正,真正实现“在每一个案件当中都能让人民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国家治理”为主题的读书会上,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高奇琦围绕“人工智能与政府治理创新”展开讲述。高奇琦认为,人工智能会给政府治理带来革命性影响,可称之为“政府效率革命”。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会减少行政成本,短期来看却未必,新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会造成数据存储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换个角度看,政府作为治理的客体,在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时,也要关注智能时代的政府权力边界、避免政府治理异化、数据权力与数据饥渴、数据存储的权力图谱、公民隐私与政府数据的限度等方面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上海数据治理与安全产业专业委员会专家何渊分享了对“人工智能的限度及治理的五大风险”的思考。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一种弱人工智能,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治理风险,何渊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的五大治理风险:隐私保护、数据泄露、伦理问题、数据战争、国家能力。他强调,“国家数据能力是未来国家不可或缺的治理能力。具体来说,应避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技术能力替代国家的认证能力;大数据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肆意收集而没有监管;互联网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个人的隐私将不复存在;若无监管,互联网公司恐会变成国家无法控制的巨兽。”

据悉,上海人民出版社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推出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系列图书“独角兽法学精品人工智能”丛书,该套丛书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与法律交叉领域的最新学术前沿内容。目前,该丛书第三辑即将推出,包括《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三本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将于8月中旬的上海书展期间举办系列活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网页标题:人工智能与法治实践应引起更多关注与思考
网站网址:http://ybzwz.com/article/cjgjd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