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义信院士: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近几年,人工智能火热,不少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

创新互联公司坚持“要么做到,要么别承诺”的工作理念,服务领域包括:网站制作、网站设计、企业官网、英文网站、手机端网站、网站推广等服务,满足客户于互联网时代的武强网站设计、移动媒体设计的需求,帮助企业找到有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努力成为您成熟可靠的网络建设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将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产品。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从服务到产业,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

那么,未来人工智能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中国人工智能处在什么阶段?发展前景如何?就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中科华数信研院高级咨询委员会主席、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钟义信。

说起人工智能的发展,钟义信院士介绍说,在顶层设计上,不少国家强化了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政策、资本、需求三大方面为人工智能落地保驾护航。

中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发展之路几经沉福自2015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201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战略:2020年与国际同步,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2030年使中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钟义信院士说,中国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水平基本上处于与国际同步状态,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发表论文的数量处于国际的前列,但在创新质量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是按照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努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争取在2025年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人工智能由初级状态到高级状态。

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钟义信院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止要弯道超车,更应智慧超越,要高屋建瓴,牢牢抓住人工智能科学范式变革这个龙头,在信息、知识、智能等方面整体换代提升。而且,一定要多方协同进击。具体来说,对于企业界而言,要积极将已有的成果产业化,使人工智能尽快发挥作用;对于产学研界而言,要努力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创新研究;对于基础界而言,则是要变革现有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式,寻求颠覆性突破和整体性创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对于教育界而言,则要不断培养高质量专业性的创新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山东是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人工智能+传统产业能带来哪些具体化的改变?人工智能对山东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何意义?

“新旧动能转换,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人工智能的发展,则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技术保障”。在钟义信院士看来,动能转换就是把靠人力、靠资本、靠物质投入的旧动能换成靠创新的新动能。“当代创新,人工智能最有威力,把人工智能作为新动能的主角,将大大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和质量,为山东的发展提供极好的机遇和需求。”

钟义信院士介绍说,新旧动能主要有三个因素,即所谓的三个M:Man(人力), Money(财力), Material(物力)。“新动能的三个要素是Machine(机器), Money(资金), Material(物资)。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三个M,但是,用先进的机器(主要是人工智能机器)把人从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机器就不但可以极高的工作速度、极高的工作精度、极高的持久力来推动生产过程,而且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资金和资源的作用,大大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大大节约资金和物质资源,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把人类劳动者解放出来,他们就可以有机会接受学习和培训,去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使人的创造力、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把旧动能转换成新动能,主要用人工智能的机器代替人来执行各种各样的生产任务,把人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社会就会更进步,生产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此举意义非常重大”。

2019年9月,济南大学与中科华数信息科技研究院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钟义信院士为院长。

钟义信院士认为,济南可以充分利用好济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一平台。他表示,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独辟蹊径,把我们所创建的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加以完善,研发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孵化平台,从而为济南、为山东、为我国孵化大量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以新动能主力角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至于向世界推广,改变生产和经济的面貌。

据济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秘书长苑修锦介绍,在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研究院联合国内外院士、顶尖科学家和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立足济南,辐射全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于社会各领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圈,为将济南打造成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提供智力支持。今年还要陆续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职业教育分院、基础教育分院,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贯通式学习,培养多层次、多种类的人工智能研究及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山东的产业变革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今年已80岁高龄的钟义信院士,依然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忙碌着。9月18日上午,他为济南大学部分师生做了关于“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学术报告,下午主持研究院的讨论会,听取研究院各个团队的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第二天,钟义信院士又出现在“第三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为大会致辞。紧接着,还要赶回北京,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等着他。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长期落后于西方亦是不争的事实,这令钟义信院士深感痛心。幸好,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一员。

讲到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机遇,钟义信院士却从中医说起。他说,“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观和辩证论的特色,这在中医领域体现得最为突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研究,需要的正是中华民族所擅长的“整体观的科学观、辩证论的方法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被西方机械唯物科学观、机械还原方法论束缚下的人工智能研究解放出来。“只有用中华文明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来研究人工智能,才能使它进入到高级阶段。人工智能的研究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21世纪世界科学的重心也会向东方转移,这正是中华民族在现代科学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

钟义信院士的一生中,曾经多次亲眼见证了科学的巨大变革。1965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信息论研究生,在学习中发现信息论存在单纯形式化的毛病,缺失了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因素。在1977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大会”上,钟义信与冯秉铨教授认识到信息科学的重大意义,共同大力倡导把信息科学纳入我国科学发展规划,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不可抹去的一页。1987年,他开始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从西方学者鼓吹“人工智能已经死亡,神经网络万岁”的口号中发现人工智能研究的“分而治之”弊玻为了克服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单纯形式化”和“分而治之”等弊病,他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我只是喜欢做学问,可巧的是自己的个人兴趣与国家的需求高度一致。”回忆走过的路,钟义信院士颇有感慨,“几十年下来,虽然道路很坎坷,也遇到不少困难,但国家需要,能为国家发展做些贡献,就是的满足和快乐。”

让钟义信院士高兴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这让他干劲十足。虽然80岁高龄,他却像个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心里憋着一股劲:要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闯出一片天地。

“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至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时至今日,钟义信院士依然坚定地走在科学发展的最前端,他期望通过他的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臧文博、曹军)

责编:臧文博


网页题目:钟义信院士: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新闻来源:http://ybzwz.com/article/cgjjhj.html